人民日报海外网|中国药科大学名师退休 海内外弟子同上"最后一课"

发布时间:2020-07-04 来源: 作者:贾梦杰、姜晨 浏览次数:243

 “同学们,今天是你们大学阶段最后一节药物化学课,也是我30年教学生涯里的最后一堂课。”6月18日上午11点,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知名抗肿瘤药物科学家、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尤启冬,在教室给药学院的学生们上了退休前的“最后一课”。三十载春风化雨,一百年药苑流芳。已逾64周岁的尤启冬即将退休,即将离开站立了30余载的三尺讲台。

  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通过网络得知此事的近200名海内外弟子从四面八方涌来相约“云端”,在不同空间、同一时刻隔空面屏一起重温学生时代,同上“最后一课”,再一次聆听恩师的谆谆教诲。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想和大家聊一聊药物设计和药物化学……”这特殊的一课在温馨中拉开帷幕。讲台上,尤启冬不再是当年那个30岁出头的小伙子;讲台下云端另一旁,“学生”也早已是中年人。回首30年教学生涯,尤启冬感慨颇多:“生命的一半在那三尺讲台,上好每一堂课,是一位教师对讲台最好的告白。”3个国家级教学成果,时时在思索着改革;3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努力终有回报。近年来,尤启冬主持和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在内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若干项,研究开发多个国家级新药,发表了100多篇SCI论文,主编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在内的多项科技成果奖励……用学生们的话说,尤启冬绝对是一名响当当的“学术大牛”。然而,对于这些成绩,尤启冬却十分谦逊:“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书匠,能为国家大健康事业出点力,我很开心也很满足。”

  在教室最后一排一个极其不起眼的位置上,坐着一位特别的来宾——她就是尤启冬的妻子、中国药科大学教务处原副处长、图书馆原副馆长汪啸洋。这是尤启冬教书生涯的最后一节课,却也是妻子第一次到现场听他上课。汪啸洋默默注视着讲台上的丈夫,时不时拍下照片,为丈夫这特殊的一课留下纪念。

  尽管是最后一课,但尤启冬的认真程度一如往常。短短40分钟的药物化学课很快过去,正当尤启冬宣布下课时,学生们给了他一个意外惊喜。随着尊师爱师音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动人旋律缓缓响起,来自该校药学院药学(基础药学理科基地班)的部分学生代表不仅送上了定制的鲜花,还提前做足功课汇编了一本《尤氏经典语录》赠别恩师。

  “我们是做药的,如果有一点点马虎,那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绝对不允许的!”“我这里是魔鬼训练营,想做我的学生要做好准备哦!”“我离不开我的学生。科研上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金杯银杯也比不上学生的口碑啊!”……谆谆教诲,字字记心。

  中国药科大学2017级药学院学生、国家基础药学理科基地班1班班长陈忠豪表示:“知道尤老师就要告别讲台了,大家都很不舍。所以我们自发联系了尤老师教过的学长学姐们,收集了他执教30年来的高光时刻和经典语录。我们希望将大家对老师厚重的情谊寄托在这薄薄的纸页里,为尤老师的执教生涯留下一个小小的纪念。”

  尽管有些学生已离开学校多年,但回想与尤老师相伴的大学时代,依旧记忆犹新。“我目前在牛津大学访学,现在是英国当地时间凌晨5点多,但我依然很精神,因为尤老师的一堂药物化学课让我回忆起本科上药化课的情景。”现任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副主任,中国药科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级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张晓进说,他从本科开始就非常仰慕尤老师,尤老师严谨求实的学术品格以及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都深深影响了他。“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勉励自己能够发扬尤老师的治学精神,把教学科研做好,也能够为我的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尤老师对同学们而言,不仅是恩师,更是亲人。为了方便沟通,尤门的所有子弟建了一个群,起名叫“尤如一家人”。中国药科大学2017级药学院学生、国家基础药学理科基地班1班学生张宇晨说:“‘不要忘记我们中国药学人的责任’,这是尤老师时常说起的一句话。老师是在提醒我们,作为药大学生要汲取知识,锻炼品格,时刻牢记自己肩上的重任!”

  现任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尤启冬培养的第一个博士李志裕说:“对我来说,尤老师亦师亦友,今天有机会能够再次坐在教室聆听尤老师上课,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也会牢记尤老师的教诲,在以后的科研、教学和行政工作中继续努力进取,为推动中国药学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教书育人——“三十年春风化雨,培育药学人才”

  熟悉尤启冬的人,都知道他的科研成绩斐然:近年来主持和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在内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若干项,发表了100多篇SCI论文,主编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在内的多项科技成果奖励。

  科研工作佳绩频传的同时,尤启冬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亲自为本科生教授《药物化学》等药学主干课程,教学工作的成绩更是斐然:先后获得第四届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等称号,主持的教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次,教授的《药物化学》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主编的《药物化学》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尤启冬是中国培养的一代科教工作者,几十年来他默默耕耘在高教园地,为祖国的药学事业培养人才。他心系人类健康事业,为发掘祖国的药学宝库和中国的医药生产建设勤奋努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地当好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责;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献身祖国的药学研究,勇于探索不畏艰险,把“精业济群”的校训铭刻在心,而这一切是他对养育培养他祖国的回报——绿叶对根的回报!

  言传身教——“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散进学生心间”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尤启冬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和自己的人格魅力。“上课就迟到或是早退的教师,试问凭什么来要求自己的学生不迟到或不早退呢?”尤启冬教授表示,教师必须首先要身正,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这样才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尤启冬常教导自己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要有乐于助人的心态。“当时我是自费读研,一度家里困难掏不出学费和住宿费,尤老师了解了情况后,二话不说就从自己的工资中预支了4500元资助我。”回忆起2003年在尤老师门下读研时的经历,现在已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的李念光眼眶湿润,“当年一个教授一个月工资才多少钱啊,尤老师不仅资助了我,而且还是匿名的,只是托人嘱咐我安心学习。”

  在尤启冬的帮助下,李念光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业,并成长为一名药学教授。如今,每每看到校园里的贫困学子,他也会效仿尤老师,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治学上他是严师,生活中他是恩师,尤老师是我做人的一面镜子!”

  现如今,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中国药科大学新校区,灯火通明的实验室里,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熟悉的身影,银须白发的老人手中握着试管,小心萃取着试剂……

来源:2020年06月23日 人民日报海外网

通讯员:姜晨  记者:贾梦杰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