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言方荣团队在医学权威期刊AJRCCM发表有关COVID-19重要研究结果

发布时间:2020-04-10 来源:新闻网 作者: 浏览次数:854


近日,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言方荣教授团队,联合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医疗科研机构,在重症呼吸领域顶级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IF 16.49)上在线发表题为“Clinical Course and Outcomes of 344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with COVID-19”的重要研究结果(全文链接: https://www.atsjournals.org/doi/abs/10.1164/rccm.202003-0736LE)详细报告了344例新冠肺炎重症监护患者的病程、临床结局以及潜在风险因素。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影像科医师汪洋,我校博士生陆晓凡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武汉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李永胜,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俊和我校言方荣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是一项目前为止涉及重症监护患者人数最多的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的队列研究。该研究队列纳入了武汉同济医院自2020125日至225日,在累计8个重症监护病区接受治疗的共计344例重症及危重症新冠肺炎的感染患者。该研究详细报告了重症监护患者的流行病特点、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治疗及护理情况,并同时报告了重症监护患者的病程以及28天临床结局,对潜在的预后风险因素进行了统计学推断。该研究表明,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死亡率较高,其病情需严加管理;对SpO2/FiO2比值进行连续的监控,以及定期测量淋巴细胞计数和炎性指标,对于新冠肺炎的疾病管理有重要意义。同时,鉴于疫情期间各国发热门诊患者激增,较之传统的动脉血氧化指数(PaO2/FiO2),无创的SpO2/FiO2比值可用于快速灵活地筛查潜在感染者,并可用于疾病严重程度的诊断。该研究对目前世界范围内新冠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另外,课题组在疫情期间联合多家医疗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已完成多项相关研究工作,并以medRxiv预印本的形式刊出。其中,一项(MEDRXIV/2020/058909)利用统计聚类模型对重症监护患者进行的分类研究定义出四种预后亚型,各亚型在年龄,呼吸情况以及炎性指标上呈现阶梯式分布。疾病的有效分类有利于早期进行患者管理,并在资源匮乏的地区优化医疗物资的分配。此外,另一项(MEDRXIV/2020/056390)单中心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报道了在常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行辅助的糖皮质激素疗法,对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预后影响可能有限,但该研究同时发现,当用药剂量(氢化可的松当量)提高时,患者的死亡风险显著上升,于此建议临床在合适条件下,应在剂量有效范围内按照最低剂量给药,避免大剂量的激素冲击。

据悉,早在此次疫情以前,我校言方荣团队和南京鼓楼医院影像科就有多年合作,其最新开发的胸部智能扫描系统(U-HAPPY CT,研究论文于2020年在线发表于EbioMedicineIF6.8)也在此次抗疫中起到了隔离式自动扫描和早期分诊的作用。通过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团队和医疗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有效支撑了一线医疗队伍的抗疫工作。

该研究受到科技部重大专项(2019YFC1711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73145),双一流高校计划(CPU2018GY09)等基金项目资助。

(供稿单位:理学院,撰写人:刘颖博)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