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工作取得实效,11月25日,我校在江宁校区报告厅召开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13次专题集中学习(扩大)会。全体校领导、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中层干部等参加。本次会议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议由校长郝海平主持。
会上,副校长姚文兵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着力培养药学拔尖创新人才》为题,从“为什么要着力培养药学拔尖人才”“如何着力培养药学拔尖人才”“培养基础药学拔尖人才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入手,汇报了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他强调,药学拔尖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是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内卷的目光短浅者、平庸的模仿跟随者,而是培养领跑的理想担当者、内生的真理追求者、杰出的守正创新者。他指出,下一步工作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基础药学拔尖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二是加强与兄弟院校、创新型医院、创新型企业的沟通、交流,共同完善基础药学拔尖人才的培养方案。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戴建君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大力推进依法治校 引领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题作报告。他从“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坚持‘三个导向’查找存在的不足”“全力推进依法治校、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方面,对我校纪检巡审工作进行了细致梳理,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他强调,要加强内控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体系。下一阶段,围绕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治校、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持续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为建设药学特色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提供坚强的保障。
副校长陆涛以《面向国家和产业需求 优化学科布局 培养高端人才》为题作报告。他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生物医药”与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列,既充分肯定了生物医药产业在过去十年取得的重大成果,也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待。他提出,中国药科大学的“药”不应只局限于“医药”,要在全健康理念下推动医药、农药、兽药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中国药科大学的“药”不应只局限于“药品”,外延可扩大到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化妆品等;中国药科大学的“药”优势不是只有“药学”,只有实现药学、中药学、生物学(生物药)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才能真正建成“世界一流药学学科群”。
副校长孔令义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强学校有组织科研活动》为题,从“背景与成效”“问题与挑战”“设想与举措”三大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我校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及面临问题与挑战。他指出,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和生育政策的变化使得健康需求复杂多样,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给医药工业带来了巨大挑战,新药创制已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刚性需求,特别是在国内标杆院所新药研发进展迅速等现状下,我校科技工作必须在基础研究前瞻布局、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原创新药产出、科研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体制改革6个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下一阶段,我校将构建有组织科研范式,做好项目组织、平台建设、人才队伍、支撑引导这“四个转变”,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正华以《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为题作报告。他回顾了我校学生工作的总体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就下一阶段如何加强改进学生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他指出,一流的高校必须有一流的人才培养能力,也必须有一流的学生工作能力。我校学生工作将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持续加强和改进。他强调,新时代做好学生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坚决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务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提高政治站位,迎难而上、久久为功,积极思考谋划,拿出实招硬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药大百年发展梦想的实现,为建设医药强国和健康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药大学工力量。
校长郝海平作总结讲话。他指出,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我校高质量跨越式新发展,11月初,学校启动了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他强调,抓好学校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有真招实招。希望各部门、单位在工作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之上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举措。下一阶段,学校将强化督查督导,关心关注具体的思路举措如何落地,如何分阶段且有效的实施推进,确保落实到位。他表示,学校开展的10个专题探讨,多数是引导性的问题,并不局限于此。各部门各单位可围绕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大讨论的主题,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一切力量充分涌现。要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有序推进,为中国药科大学的未来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长郝海平主持会议
校领导作专题报告
会议现场
(供稿单位:党委宣传部,撰写人:郑诗翌,摄影:周倩,审稿人:周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