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今天,是你们大学阶段最后一节药物化学课,也是我30年教学生涯里的最后一堂课。”6月18日上午,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我国知名抗肿瘤药物科学家、中国药科大学尤启冬教授给药学院的学生们上了退休前的“最后一课”。三十载春风化雨,一百年药苑流芳。已逾64周岁的尤启冬教授即将退休离开讲台,听闻此事的近200名海内外弟子从四面八方涌来相约“云端”,在不同空间、同一时刻隔空面屏一起重温学生时代,再一次聆听恩师的谆谆教诲。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想和大家聊一聊药物设计和药物化学……”这特殊的一课在温馨中拉开帷幕。讲台上,尤启冬不再是当年那个30岁出头的小伙子;讲台下云端另一旁,“学生”也早已是中年人。回首30年教学生涯,尤启冬教授感慨颇多:“生命的一半在那三尺讲台,上好每一堂课,是老师对讲台最好的告白。”3个国家级教学成果,时时在思索着改革;3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努力终有回报。近年来,尤启冬主持和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在内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若干项,研究开发多个国家级新药,发表了100多篇SCI论文,主编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在内的多项科技成果奖励……用学生们的话说,尤启冬绝对是一名响当当的学术大牛。然而,对于这些成绩,尤启冬却十分谦逊:“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书匠,能为国家大健康事业出点力,我很开心也很满足。”
在教室最后一排一个极其不起眼的位置上,坐着一位特别来宾——她就是尤启冬教授的妻子、中国药科大学前图书馆副馆长汪啸洋。这是尤启冬教书生涯的最后一节课,但同时也是妻子第一次到现场听他上课。汪啸洋默默注视着讲台上的丈夫,时不时拍下照片,为丈夫这特殊的一课留下纪念。
短短40分钟的药物化学课很快过去,正当尤启冬教授宣布下课时,学生们给了他一个意外惊喜。来自该校药学院2017级药学(基础药学理科基地班)的学生代表不仅送上了定制的鲜花,还提前做足功课汇编了一本《尤氏经典语录》赠别恩师。
“我们是做药的,如果有一点点马虎,那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绝对不允许的!”“我这里是魔鬼训练营,想做我的学生要做好准备哦!”“我离不开我的学生。科研上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金杯银杯也比不上学生的口碑啊!”……谆谆教诲,字字记心。2017级药学院学生,国家基础药学理科基地班1班班长陈忠豪在采访中表示:“知道尤老师就要告别讲台了,大家都很不舍。所以我们自发联系了尤老师教过的学长学姐们,收集了他执教30年来的高光时刻和经典语录。我们希望将大家对老师厚重的情谊寄托在这薄薄的纸页里,为尤老师的执教生涯留下一个小小的纪念。”
尽管有些学生已离开学校多年,但回想起尤老师相伴的大学时代,依旧记忆犹新。“我目前在牛津大学访学,现在是当地时间凌晨5点多,但我依然很精神,因为尤老师的一堂药物化学课让我回忆起本科上药化课的情景。”现任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副主任,中国药科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级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张晓进在云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从本科开始就非常仰慕尤老师,尤老师严谨求实的学术品格以及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都深深影响了他。“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勉励自己能够发扬尤老师的治学精神,把教学科研做好,也能够为我的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尤老师对同学们而言,不仅是恩师,更是亲人。为了方便沟通,所有的尤门子弟建了一个群,起名叫“尤如一家人”。 2017级药学院学生,国家基础药学理科基地班1班学生张宇晨说:“‘不要忘记我们中国药学人的责任’,这是尤老师时常说起的一句话。老师是在提醒我们,作为药大学生要汲取知识,锻炼品格,时刻牢记自己肩上的重任!”
现任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尤启冬教授培养的第一个博士李志裕在会后采访中说:“对我来说,尤老师亦师亦友,今天有机会能够再次坐在教室聆听尤老师上课,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也会牢记尤老师的教诲,在以后的科研、教学和行政工作中继续努力进取,为推动我国药学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交汇点记者 谢诗涵
通讯员 姜晨
编辑: 叶真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
伟大教师光荣退休
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