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要做打挺青年!“最接地气”校长这样寄语“萌新”们

发布时间:2021-10-16 来源: 作者:姜晨、 崔嘉跃、周倩、葛灵丹 浏览次数:288

        要做打挺青年!“最接地气”校长这样寄语“萌新”们

       “你们是打挺青年,不是空想青年。希望同学们胸怀大局、一以贯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高尚、纯粹的药学人。”10 月 11 日,中国药科大学开学典礼现场,“最接地气”校长来茂德寄语药大学子。在现场,全校师生一起见证69名预科生、2781名本科生、2479名研究生和144名留学生加入药大大家庭。同时,5000 多名新生集体宣誓,诠释药学人的担当。

      “最接地气”校长说:要做打挺青年!

 “从根本上来说,国家强大的关键在于科技,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育。而教育如何为国家强大服务?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引导青年学子成长为具备引领世界科技发展能力和水平的‘强国一代’”。开学典礼上,德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跟新生们分享了“‘强国有我’落于行”的话题。

德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

  “‘强国有我’落于行,要用志气来找准人生坐标。志气不是人云亦云的趋之若鹜,而是对悬壶济世存心以仁的深刻领悟。今年刚刚公布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用于奖励对感知世界、感受温度和压力的相关研究,新的发现促进生命更加美好,但新发现的前提是需要志气启航定向。科学家们正是在此的感召之下,潜心探索、持续积累,寻找着解读生命奥秘的新方法,造福众生。正如我校首任校长孟目的先生所说,‘从事制药者,须具济世之怀,方可不负此项使命’。”来校长进一步阐释道,“强国有我”落于行,要用骨气来规范人生准则。骨气不是色厉内荏的硬撑门面,而是对精益求精显决心的深入参悟。为什么老一辈革命家面对牺牲时显得无所畏惧?因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气节。为什么以彭司勋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药学家宁愿放弃海外的优厚待遇,也要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因为“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中国”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困难,来茂德勉励广大青年,要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骨气,奉行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人生准则,做到关键时刻敢于站得出来、危难关头敢于冲得上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未来的药学世界,一定属于具备扎实专业基础、广博知识储备和终身学习习惯的人。”来校长寄语说,“希望同学们守正创新、多元融合,直面药学难题,努力培育颠覆式创新的思维和能力。强国,注定是你们这一代人的终身使命。‘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希望同学们把‘强国有我’落实于行动,成长为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强国一代’!”

  00后新生一家三代“结缘”药学

  “我的爷爷在药企干了 40 多年,叔叔也是药大的毕业生 ……”新生开学典礼上,药大2021 级药学院药学专业的新生陈鑫宇,分享了一家三代与药学结缘的故事。“我从小就爱去爷爷的办公室,里面各种瓶瓶罐罐和仪器让她感觉十分有趣。爷爷退休后,他总喜欢给我讲解各种药学知识,也常常带我去参观药厂。”这些都给年少的陈鑫宇埋下了一颗热爱、探究药学的种子,恰如她在发言中说的,“一台台精密仪器,比如沸腾干燥机、多功能提取罐、球磨机和气流粉碎等仪器……这些金属在工作状态下不再是冰冷的机械,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药剂化作它们的血液,振频好像就是它们的脉搏。”

2021 级药学院药学专业的新生陈鑫宇

  陈鑫宇的叔叔也曾在药大求学,迄今已经毕业 20 年。“在他与同事、朋友的交谈中,我常常会被他们的药大求学故事所感染,为他们的药大人身份感到与有荣焉,渴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药大一分子。”如今,实现梦想的陈鑫宇有了新的目标,“我希望未来能够在现有药物基础上进行完善,同时研发出更多新药。”

  强国有我!21 岁生日当天成为核酸检测志愿者

  除了新生代表发言,药大还对“学生抗疫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本轮疫情发生后,药大 600 多名学生投身疫情防控志愿工作。他们的付出,展现了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疫情期间,我和 600 多名同学一道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精心做好核酸检测、电话流调、健康码审核等工作。 获得中国药科大学“抗疫先进个人”称号的徐玉是外国语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7 月 25 日,在 21 岁生日当天,她身穿白衣战袍,成为一名核酸检测志愿者,投入到守护南京的战斗中。

学生抗疫先进个人代表徐玉

  “还记得在义乌商品城,我和5位小伙伴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时候,既紧张,又忐忑,但看着身边医护人员的冲锋陷阵、看着学校老师发来的一句句慰问、看着居民在雨中为我们撑起的雨伞,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回忆过往,徐玉仍记忆犹新,她说,“检测台前,我们一干就是6个小时,怕耽误工作进度,我们不饮水、不上厕所。浸湿的上衣,发白肿胀的双手是我们战斗的印记,一个个坚毅的眼神、一次次竖起的大拇指更让我们收获成长的感动。”

  “孩子,你只管去吧,你们守护南京,国家和学校会守护你们!”这句来自母亲的 21 岁生日祝福,徐玉将铭记终生。这份宝贵的经历,也让徐玉感收获颇多:“ 我越发深切体会到‘接力棒’的分量与意义,我们‘ 00’后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努力践行‘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勇挑药学人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2021年10月11日 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

通讯员:姜晨、 崔嘉跃、周倩  记者:葛灵丹


关闭
Baidu
sogou